微山湖,约形成于明初,由微山、赤山、吕孟、武家、黄山诸小湖相汇而成。武家湖在留城南,黄山湖在黄山东,其余小湖在今微山岛附近。这些小湖陆续出现于明弘治至嘉靖年间。初现时各自为湖。万历《兖州府志·山水》载:“微山在(滕县)城南一百里,其下为微山湖,黄沟水入焉,又东南为赤山,其下为赤山湖,又稍南为吕蒙山,其东南为吕孟湖。”朱衡开凿漕运新渠时,赤山、吕孟诸小湖尚未连成片,西距武家湖甚远。
明隆庆至万历十八年(1567~1590年),微山、赤山、吕孟湖连成一片,统称吕孟湖。万历十九年(1591年)河道尚书潘季驯主持开凿李家口河,“自夏镇吕公堂(昭阳老坝村)迤西,转东南,近微山(岛),经龙塘至内华闸(徐州张谷山东南),以接新开镇口河,共一百里”(民国《沛县志》)。由此可知,当时这一线尚未成湖,吕孟诸湖与留城一带的积水尚有一段距离。但不几年李家口河便“黄水冲射堤岸,胥圮于水”,使吕孟诸湖与留城一带的积水相汇了。
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“徐、沛、鱼、滕诸郡邑,雨潦大作,泉湖湓溢,汪洋滔天,漕堤凡溃二百余里,……邹、滕诸山之水,汇于赤吕诸湖,周回数十里”。尚书舒应龙主持开凿韩庄支渠,以泄湖中之水。万历三十一年(1603年),黄河于单县、曹县决口,“灌昭阳湖,入夏镇,横冲运道……”次年秋,黄河又在丰县决口,入昭阳湖,穿李家港口,南出镇口。经过几次黄水灌注,赤吕诸湖与西部的武家湖连接起来。
清顺治中期,吕孟湖和昭阳湖全部衔接起来。康熙《滕县志》载:“顺治中(1644~1661年),废镇口河,专用泇河,微山、吕孟并昭阳等湖即汇而为一,李家口诸河故迹遂没。”连接成片的赤吕诸湖,北边与昭阳湖衔接起来,东自韩庄,西至故留城西,南抵茶城,“东西四十里,南北八十里”的微山湖形成了。现今的微山湖周长130公里,湖面积531.17平方公里,湖底最低海拔30米。
(数据来源:微山县人民政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