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类别:古建筑-寺观塔幢
文物年代:清代
权属性质:国家
地理坐标:北纬18°22'16.65" 东经109°9'34.24" 海拔8m
测点说明:塔门前1米处
保护级别: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
评定时间:2009年5月1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本体构成:迎旺塔为八角形七层密檐式塔,该塔为砖结构砌成,高约18.5米。
塔身及塔身外部:塔首层直径为4.2米,形状八角形,前向东,砌叠涩出檐,层出檐30厘米,首层塔身内径约3.2米,塔外身呈八角形的每棱面幅宽约1.7米。塔门朝东北方向,第一层拱形口是作为塔门,门额上镶嵌一块匾,上刻“南海第一塔”五个大字,落款为“咸丰元年元月元日”。第二层拱口作为窗户有利通风透气。拱门高约1.7米,宽约0.65米,均用砖窑烧制的灰砖拌石灰砌筑结构成塔。二层拱门上有一对楹联题于拱门两侧:“蜃气凌霄亹天气,龙光射斗蓬剑晖”,落款为“知崖州南昌徐咏韶,道光三十岁次庚戍”。塔身由下而上逐层逐级变小,至顶时呈尖顶形状。每层由向外伸出并环绕塔外身的三叠檐分隔样式。三叠飘檐下有二层花边彩绘,所绘花纹图案现已斑驳迷蒙,隐约可见。
塔身内部:塔身内部中空,不砌设楼层,也不砌设螺旋步级上登,不能登顶眺望。塔刹下部为半球拱顶刹基,上部为葫芦宝项刹身。塔刹高度1.5米左右。迎旺塔造型古朴典雅,设计坚固稳重。
保护范围:以文物保护单位主体为保护中心,东、南、西至迎旺塔围墙;北至海榆西线国道南侧。面积为0.122 公顷,合计 1.83 亩。
建控地带:以保护范围线为界,东、西、南、北面沿保护范围线向外延伸5至20 米处,为建设控制地带范围,面积为0.5公顷,合计7.5 亩。
文物现状:近年因地层变化,迎旺塔塔身明显向西倾斜,彩绘花纹已模糊不清,但塔的结构及砖石仍然保持完整。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落实对迎旺塔的保护工作,现因迎旺塔塔身倾斜正在施工纠偏,但目前工程停滞,迎旺塔周围环境亟待提升。
历史沿革:
1.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(1850年),至第二年的咸丰元年初(1851)竣工。为知州徐咏韶同州人捐建。
2.日军侵琼时期,迎旺塔被日寇强占作为碉堡、哨楼使用,塔身惨遭洞凿被当成枪眼。
3.1990年1月17日,被三亚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三亚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4.2000年,由于地层作用,塔身向南面略微倾斜。附近村民捐款在市文化部门专业人员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维护。
5.2009年5月18日,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6.2019年5月启动迎旺塔修复项目,工期总日历天数约300日,修复完成后将由崖州区文物管理服务所负责日常保护管理。
价值评估:迎旺塔是三亚仅存的一座清代砖塔,已成为崖州古建筑的地标性建筑,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(数据来源: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)